桐木舟学英语人工智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26|回复: 0

英汉主语省略的差异 翻译“打铁还需自身硬”汉语缺乏主语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46

回帖

78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789
发表于 2022-3-1 0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汉语经常缺乏主语 如何翻译“打铁还需自身硬”  英汉主语省略的差异
一句中国俗语“打铁还需自身硬”。怎么翻译呢?
作为汉语母语人士,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这句话,理解起来似乎也毫无问题。但是,就是这句看似通俗易懂的话,要翻译成英语却并不简单。从英语的语言逻辑角度来看,这句话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因而就产生了众多不同版本的译文,
下面笔者列举出自己收集的九种译文。
a. To be turned into iron,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strong.(现场口译员的版本)
b.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hard to be turned into iron.(BBC版本)
c. To forge iron, the hammer must be strong.(网络版)
d. To forge iron, you need a strong hammer.(Daily Telegraph版本)
e. 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CNN和New York Times版本)
f. The ironsmith must himself be strong for ironwork.(网络版)
g. To be a blacksmith, you need to be tough yourself.(网络版)
h. A good blacksmith needs to toughen himself up.(网络版)
i.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we must first of all conduct ourselves honorably.(新华社版本)
我们看到,同一句中文却因其含义模棱两可而得出了意思不同的英文译文,而且以上的每句英文译文含义都非常明确。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句俗语产生如此多的歧义,进而导致英文译文版本如此之多呢?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主语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主语是否被省略
实际上,“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的主语是模糊的。这个句子的关键问题是,“打铁”前面的主语是否被省略了?
答案无外乎这两种:① 主语没有省略;② 主语被省略。
首先我们假设这个句子的主语没有被省略,此时,“打铁”应该理解成一个被动结构,即“铁被打”。文章开头的译文a、b就是这么理解的,我们再来细看一下这两个译文。
a. To be turned into iron,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strong.(现场口译员的版本)
b. 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hard to be turned into iron.(BBC版本)
我们看到,BBC的译文基本照搬了中方译员的译文,只是在文字顺序上做了调整。这两句译回中文就是“打铁还需要铁本身硬”,但是这两个译文至少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语言逻辑本身有问题。“铁”(iron)本身就是一种金属(metal),所以说要把“金属”变成“铁”在逻辑上有点说不通。常识告诉我们,“铁矿石”变成“铁”才符合逻辑。
第二,这类翻译不符合这句话想要表达的含义。这句俗语应该不是强调“铁”本身要硬,而是应该强调别的东西要硬。
那么到底是强调什么东西硬呢?这就涉及确定俗语的主语问题。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铁”不是这句话的主语,那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句话必定是省去了主语。

“打铁还需自身硬”,省略的主语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这句俗语的主语被省略了,那么“打铁”应该理解成是一个主动结构。如果这样理解,那是“谁”打铁呢?“打铁”需要四个要素来共同完成:① 被打的铁(iron);②铁锤(hammer);③ 铁砧(anvil);④铁匠(blacksmith)。这四个要素可归为三方面:对象、工具和人。简言之,是由人用工具去打“铁”(blacksmith),人拿着工具“铁锤”(hammer)和“铁砧”(anvil)在被打的对象“铁”(iron)上才能完成“打铁”这项活动。
上一部分我们已经分析了要素①过硬(即“被打的铁”不作主语)的情况,现在剩下的无非就是打铁的工具“铁锤和铁砧”要过硬,或者是打铁的人“铁匠”要过硬这两种情况。
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
主语被省略——主语是铁锤回头看本文开头的译文,显然译文c“To forge iron, the hammer must be strong”的主语为“铁锤”,认为是“铁锤”要过硬,
这句英文回译成中文为“为了打铁,铁锤得硬”。

主语被省略——主语是铁匠吗?
上面的译文d、e、f、g、h都是以“人”作主语,但译文d与其他四个译文存在差别。译文d“To forge iron, you need a strong hammer”回译成中文就是“为了打铁,你需要一把过硬的铁锤”,这句话以you为主语,但是强调的是“铁锤”要硬,也就是说,译文d与译文c虽然主语不同,但两者都是强调工具要过硬。
译文e、f、g、h的主语都是“人”,强调的是打铁的人要过硬,大家可以再体会一下。
e. To forge iron, one must be strong.(CNN和New York Times版本)
f. The ironsmith must himself be strong for ironwork.(网络版)
g. To be a blacksmith, you need to be tough yourself.(网络版)
h. A good blacksmith needs to toughen himself up.(网络版)
综合以上译文,我们看到,译者在翻译时由于对句子主语的不同处理,
而导致产生了不同的译文。那么,根据中文句子,到底是谁要硬呢?就这个问题,笔者曾经和一位资深的出版人讨论过。他认为,三种可能都可以接受,即铁也要硬、铁锤也要硬、人也要硬,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他这么说也有道理,这充分体现了汉语语言的博大精深,真可谓意随境转。
也许是为了避免混淆,新华社事后播发的官方英文版本干脆不再提“打铁”的事,把整句话译成了如下译文。
i.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we must first of all conduct ourselves honorably.
译文i采用了固定搭配conduct oneself,基本意思是指某人特定的行事方式,加上honorably修饰,意思是“行为要端正,要让人尊敬”。因此,译文i译回中文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要做好自己,行为要能让人敬佩”。
这样翻译虽然能够达意,但却失去了中文原文的生动性。因此,笔者建议译者在翻译这句话时还是要把“打铁”这个比喻译出来。笔者个人的理解是,在打铁这项活动中,关键因素是工具要过硬。也就是说,这里的“自身”指的是打铁的工具“铁锤”和“铁砧”。只有铁锤、铁砧比铁还要硬,才能打铁。如果打铁的工具不硬,人的力气再大也无济于事。我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的都是做事的工具。据此,笔者倾向于上面的译文c和d,其中译文d“To forge iron, you need a strong hammer”尤其好,把打铁活动的三要素“对象iron、铁匠you和工具hammer”都表达出来了,并且还强调了工具的重要性,与中文原文最贴近。

英汉差异:汉语常省略主语,英语常保留主语。
从以上译文分析我们看到,主语对于英文造句十分重要。我们知道,一个常规的英语句子必然都是有主语的。
与之不同的是,汉语习惯于省去主语,以下面这个句子为例。
“难得这么长的假期,如有时间,望到河南,从机场到登机全包。”
这句话里没有一个主语,但是聪明的中国人是能够读懂其中的逻辑语义关系的。若把缺失的主语添上,那就是“(您)难得这么长的假期,如(您)有时间(我希)望(您)到河南,(您)从机场到登机(我)全包”。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句子省略了六个主语。
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外如何看待汉语省去主语的现象。
记得2011年底,央视《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有一对男女二人组选手,男的来自加拿大,女的来自美国。当时女选手表演秧歌,腰间系着驴道具。表演结束后,主持人毕福剑问女选手:“累吗?”这时旁边的翻译员(一位美国人)很认真地问毕福剑:“你是指人累还是驴累?”作为中国人,我们很快能从当时的语境中了解到主持人是问女选手累不累。
但是,这位美国翻译员却搞不清楚是说谁累,当他要译成英语时,他必定得先弄清楚“累”的主语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人累,可译成:“Are you tired?”如果是驴累,则可译成:“Is the donkey tired?”由此可见,老外很不习惯汉语这种省略主语的现象。就连上面那么明显的语境,他都无法肯定主语是什么。
下面这个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在美国的一所大学任教的时候,有一次讲了一首中国古诗《寻隐者不遇》。美国的学生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这首诗的诗句总是缺少主语或者宾语。
“松下问童子”,谁“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谁“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谁“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谁“不知”谁“处”?
面对一群美国学生,余先生不知道怎么向他们解释汉语的这种表达特点。他想了想,对这一群好奇的学生说:“既然你们要主语,那我就给你们主语。‘《我寻隐者不遇》:我松下问童子,童子言师采药去。隐者只在此山中,云深童子不知隐者处。’”

英语中省略主语的现象
以上笔者都是在谈论汉语常常省去主语,当然,英语偶尔也有省去主语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存在于不规范的英语中。以下面这个六词微小说为例。
1 Introduced myself to mother again today.
解析:
根据句中的myself,我们可以推断出,这里被省去的主语是I,此外mother前面的my也被省去了。完整的句子是这样的:“I introduced myself to my mother again today.”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今天我又一次向母亲介绍了自己”,而真正的含义为,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即常说的老年痴呆症,连自己的孩子都记不得了。
再分析一例六词微小说的省略主语的现象。
2 Finally spoke to her, left flowers.
解析:
这个句子同样是把主语I省去了,其完整的表达是这样的:“I finally spoke to her and left flowers.”这个句子的字面意思是“我终于和她说话了,并且给她留下了一束花”。这里的left可谓是点睛之笔,它暗示我们,作者其实是在她的坟墓前“留下了一束花”。斯人已去,阴阳两隔。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仅有六个单词组成的英文微小说,却道尽了人情冷暖与世事无常。
总之,虽然汉语、英语都有省去主语的现象。但是,汉语省去主语是常态,而英语省去主语则是“变态”,非常罕见。

英语学员们,免费下载优秀的英语资料,请到这里桐木舟网站(https://domzh.com)免费下载,各种英语著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桐木舟论坛

GMT+8, 2024-12-4 01:58 , Processed in 0.03874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